中國石牌坊之鄉
2020-03-15 來自: 央視網 瀏覽次數:317
最近筆者到川南縣城隆昌去了一趟,按慣例,要尋訪一下當地的人文景觀。進得城來,發現石刻石雕隨處可見,看來石文化應是當地一大特色吧。
進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大氣派的仿古廟宇高速公路收費站,以筆者的經歷,還從沒見過哪里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是這樣修建的,充滿古典氣息,在城里,發現有好幾處公交站臺都是以仿古石牌坊修建,此地凸顯石文化可見一斑,料想該城與石牌坊必有淵源,一問,果然這里號稱“中國石牌坊之鄉”,當地政府正在全力打造。
在當地友人的陪伴下,一行人尋古來到了南街(古稱南關)古石牌坊,筆者一下子就被排列整齊,高大聳立的牌坊群所震懾,這些牌坊高約一二十米,寬近十米,共7座,牌坊與牌坊之間遠遠望去,鱗次櫛比,儼然成群,蔚為壯觀,牌坊上刻的文字仍清晰可見,只不過它太高了,上面的文字沒辦法細看,有的牌坊似乎被煙熏火烤過一般,留下很重的歷史痕跡,有的牌坊用好幾根木柱頂著,它們也太老了,給它們加固保護是***的,牌坊中間的小路,仍保留了原來的石板,光滑且凹凸不平。參觀完南街古牌坊,稍作休息,一行人又來到北街,北街(古稱北關)古牌坊建在山坡上,人從坡下往上走,看見牌坊更給人以雄偉壯觀的氣勢,這里的牌坊有6座。
這些古牌坊設計很***巧妙,牌坊呈四柱三門,中間大門,兩邊小門,牌坊頂部為三重檐設計,就象三層房檐一樣,讓人嘆為觀止的是,牌坊的“五滴水”防水設計非常精巧實用,即牌坊上面的雨水,通過上面五個地方引至碑邊排出去,以免石頭上雕刻的文字圖案被侵蝕,難怪這些歷經了若干年的歲月滄桑,仍然清晰可見。
這些古牌坊每一座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座牌坊的正門上面分別刻有不同的碑文。上下、左右兩側也分別刻有擅長芳名、立坊年代以及象征“善”“?!薄皦邸钡?a href="/Article-detail-id-1925678.html" title="浮雕">浮雕。無論是功德牌坊、警示牌坊、節孝牌坊還是百壽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寫文筆等方面都極其講究,因此,石牌坊的“高”、“精”、“理”盡顯突出位置?!案摺敝概品灰袣鈩?,“精”是雕刻工藝***、用石***講究,“理”則是牌坊上刻寫的文字、圖案頗具深刻的思想內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哲理。每座上面都雕刻著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鳥、動植物等圖案,圖案造型講究,雕工精美。
這些古牌坊大部分為清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所建,據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隆昌縣志》記載,當年城內有大小石牌坊33座,然而,經過一個半世紀自然界風風雨雨的侵蝕和人為破壞,至今幸存下來的牌坊僅有17座,其中13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隆昌縣城南、北兩關的巴蜀古驛道上,南關7座、北關6座。其余4座座落于縣境內的鎮上。
這里的貞節坊、節孝坊、功德坊,為皇帝下圣旨彰表建坊,牌坊的正中部位有“圣旨”二字;德政坊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清廉德高有為的地方官而建,山門坊屬壯威并紀念開門而建,百歲坊屬借紀念百歲老人恭頌地方德政,古牌坊成坊形式多樣,有一人一坊,有多人一坊,還有男女混坊,其中節孝總坊旌表的節婦孝女多達300多人。
據說,目前在我國其它省份也偶見石牌坊,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規模、分類別出現的,且建造工藝***、造型端莊、雕刻精細、保存完好、寓意深遠,實屬***罕見,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和***的藝術價值。隆昌石牌坊作為清代古建筑,在2001年被***批準列入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置身牌坊群中,或徜徉觀摩,或駐足凝望,發遠古之幽思,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小城濃郁的故事慢慢彌漫開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边@句膾炙人口的詩句,用在這里再恰當不過,隆昌縣城不大,距離成都二百多公里,流動人口很少,八、九十年代,這里的鐵路運輸曾經很興旺,是周邊城市***物流的交通集散地,而現在,隨著周邊城市交通大發展,過境***就很少了,這些古牌坊,據說以前它們的兩道小門都被很多雜亂的棚戶所占據遮蓋,完全顯現不出它們的歷史價值,當地政府在審視了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后,不惜花費重金,傾力挖掘保護這塊歷史文化遺產資源,這些古牌坊才得以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座小城,因為這些古牌坊,有了靈魂,平添了一份歷史的滄桑和厚重感,讓人有了記憶,這是現在許多新興城市無論修建多少仿古廟宇和高樓大廈都無法打造出來的,也是無法比擬的。
小地方一樣可以引人入勝,一城一池,一步一景,慢嚼細咽品味這一份靜謐吧。